作品展示

作品分类
资讯分类

彭义仁老师自序

2020-05-07  来自: 彭义仁书画网 浏览次数:411

彭义仁老师自序

在人们不断追求完美人生的征途上,追求书法艺术的理想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学习研究传承书法是我毕生的奋斗目标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标准的农村娃,不算聪明,老天爷也没有给我天慧,有的只是农村娃的执著和坚韧,与我相识的人,时常夸我毛笔字写的好,这也算是实话。在毛笔书写时,我是下了一定功夫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揭示了我所走过的书法之路。 

小学一年级,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毛笔字,临柳公权的帖。那时农村条件差,写大字用毛笔,写小字也用毛笔,多数同学写字用的是蘸水笔,极少的学生用钢笔写字。那时我又不懂事,对事物没有判断区分的能力,写毛笔字规规矩矩按帖,比葫芦画瓢,一天一大页大楷,隔天加页小楷。写大楷是必须完成的作业。老师用毛笔蘸红墨水在我写的每页十二个大楷字上圈圈点点,一页大字能圈五六个字。为啥圈点?不知道原因,老师也不讲,我开始觉得好奇。随着年龄增长,渐渐懂得了,老师用红毛笔圈点过的字,表明写得好。为了让老师多圈点几个字,我下功夫练,老师让写一页,我就写两页。后来,老师在我的大楷作业上,圈点的字约来越多。小学五六年级,全班二十多个男女同学,每次语文老师点评大楷作业,都会拿我写的大楷当范例,表扬我写得好。有时把我写的一页大楷字,全部圈点,放到墙上班级专栏内,让同学们学习。那时那刻我感到很高兴,很得劲。

步入初中一年级,文化 大革命开始,也不上课,老师、学生分成派别,起个名号,左胳膊上带个红袖章,忙着闹革命。偶尔上课,也是背老三篇、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新指示。大楷字作业老师也不布置了,更不强调天天写,但我仍时不时习帖。学校领导看中我写的大、小楷字,就把抄大字报、出校刊班刊等活动交给我完成。文革中期,各派联合,学校秩序好些,虽然老师没有要求,但我仍坚持练习大楷字。后来工人阶级管理学校,正规起来,老师要求天天写页大楷字,我从不打折扣,更加努力练习。再后来,我叔父在外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探亲,看了我的字后,夸我写的不错,并嘱咐我好好写,说字写好了有出息。俺们那里有出息的人就是村里有事都去找其帮忙,能读信、写信、写对联这些人。我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做个有出息的人。在叔父的教育指导下,我开始套帖、读帖、默帖,也就在这时,我的毛笔字才步入正轨。上高中后,在完成所学课程外,毛笔随身带,练字不间断。一九七二年底我应征入伍,分配到广州军 区空军后勤部独立五团,那批兵600多人,分别来自广东、陕西、河南等地。训练半年后新兵团领导见我文章写的不错,字也写得好,就把我调到政治处报道组。白天写文章,晚上练大字,军旅十年,写毛笔字一直是我学习工作和战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九九二年我转业到南阳地委纪检委工作,经常早上很早跑步到单位,习毛笔字。一九九六年在南阳地区书法比赛中那个,我写的小楷字《兰亭序》被评为特等奖。元南阳地区书协主席邱始锺先生对我的参赛作品指出了应注意的问题,使我收获很大。这次 我也有幸认识了中国书协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南阳师院副教授张士均先生,我拜士均先生为师,学习书法。经名师指导,我逐步把写好毛笔字转为学习书法。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选临自汉代以来有名望大家的行草书法和名碑,由写一手好毛笔字跨入研学书法这个行列,此后,我的书法有了长足进步。一九九七年,在士均先生的引荐下,有幸在河南郑州拜见了现任中书协主席张海先生,他中肯地指出了我的隶书、行草书法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指导时间短暂,但仍使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从中感悟到了书法真谛,对书法的学习和认识在思想上产生了质的飞跃。后来,我从学古人名帖入手,兼学现代书法名家,融古习今,逐渐自成风格,尤其是我的草书、隶书,不时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一等奖等。书法作品小有名气后,我仍然坚持不懈,每天练习两小时,因事耽误时,再抽时间将其补上。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如今,我年过花甲,心也静下来了,出本书法集,以作留存。不管同行或外界如何褒奖、评价我的书法,我都会坦然面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然我选择了书法学习之路,就要一直坚持走下去。

潜研书法过程,使我深刻认识到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它既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继承传播,更需要弘扬发展。学习书法,不但要继承古人的书法风格,下功夫研习,又不能墨守成规,着力汲取精华,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书法艺术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潜心研究,执着追求,不断传承,这样书法的生命力才会更强,这样才能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一个追求书法艺术的传承者,更应该尽微薄之力,使书法艺术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不是天赋造就了我,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成就了我的梦想。学无止境,在书法艺术这座巍巍高山上,我永远是一个攀登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二零一五年四月于南阳

关键词: 彭义仁   彭义仁书画网   彭义仁书法   书画网  

彭老师心语:

   《千字文》乃古代名文,至今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多年。自南北朝以来,历代书法名家,用多种书体书写此文,教人、育人、智永、怀素、欧阳询、赵孟頫、董其昌等,皆有墨迹传世,熠熠闪光,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艺术瑰宝的感然力和影响力。当代书法家启功、沈鹏先生所写行草《千字文》,继古传承,独具特色,为爱好书法艺术的学者提供了学习、借鉴的标本。

    我虽然长期在机关工作,但非常挚爱书法,工作之余,常以书法为伴,与书法结下了缘。屈指算来,已五十余年。对《千字文》书体临摹、研习,执着追求,略有心得。本不愿示人,无奈已迈古稀,日暮黄昏,思来想去,将它展现给诸君,诚望批评指正,我深知书山有路、学无止境。 

                                                                                                                   彭义仁 2017.10.20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彭义仁书画网 网站地图 XML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