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绳记事到仓颉造字,华夏文明由萌芽走向蓬勃。横竖撇捺,转折勾挑,真草隶篆,镌刻下先民在历史长河中踏下的一个又一个辉煌的印记。中国的文字不仅仅只是记录经史,绵延后嗣,它还在人们的笔豪之下摇曳成别致的姿态,昭示着人们对唯美的追求,自我性情的抒发。
是谁第一次在一画之间表现出轻重欹侧,是谁第一次把一个字的结构安排的错落俯仰,是谁第一次在字里行间铺陈出疏密承接?千里阵云,高山坠石,百钧待发,万岁枯藤,所谓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奇峰突起,千姿百态。涓涓细流终成江海,抔土相积而成岱岳。书法不再是一株孤木,一块奇石。他已成为一座仰止的高山,一片繁茂的森林,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二王称妙,唐宋各家争奇斗艳,史册之上,以书艺而留名的人不可胜数。
无论是八体尽能的名士,还是粗通楷则的乡绅,他们在泼墨挥毫之际,都呈现出成娴雅的韵致,那是国人追求的一种境界,依于仁,游于艺。人们在提笔之时已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状态。可能这样状态有的是恢弘无际,是鲲鹏之姿,扶摇而千里,也有的只是在见方之内,是驽马一跃,取笑于方家。但对于自己而言,又何尝不是极好的状态,平静的流淌中有喷薄涵涌,铮铮铿锵之后归于恬淡。
寒毡坐头,铁砚磨穿,所临习的不仅仅是碑帖中的笔情墨趣,还是对历代积淀之审美的传承,所以当我们翻开巍巍书法史册,犹如一条奔涌的长河,有洪波涌起,也有静水流深,但没有哪一朵浪花独自上岸,远行于丛林荒漠。欧颜柳赵,殊姿同妍,真草隶篆,体势多方,笔豪之下有龙跳天门,也有虎卧凤阁,狂僧挥瀚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书者。
岩缝中的青松,巨石下的小草,那是生命坚韧的姿态,鹰击长空,百舸争流,这是生命拼搏的姿态,吟啸且徐行 ,散发弄扁舟,是生命超逸的姿态,神融笔畅,泼墨挥毫, 是生命儒雅的姿态。霓裳羽衣,峨冠博带,吟诗作赋,焚香品茗的中国风里,又怎能少的了一支变起伏于锋杪,殊衄挫于毫芒的毛笔呢?